秋夜,甌江河畔的麗水大劇院,婉轉清麗樂聲響起。越劇《綠水青山》在綠水青山懷抱中首度公開上演。襲傳統之形,載現代之魂,溫婉越音傳遞出的,是傳統戲曲與新時代大潮碰撞出的激情浪花,是麗水生態文明大樹上結出的又一枚靚麗文化之果。
百年越劇,蜿蜒逶迤。最令人流連的,是百轉千回的動人故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善惡有報,苦盡甘來——無論是高居廟堂,還是身處山野,主人公的曲折經歷和種種遭逢,牽系著觀眾的心緒,承載著百姓的悲歡,折射出一個時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共同心理訴求。
與傳統曲目相比,《綠水青山》的時代背景變了,人物造型變了,但故事演繹的邏輯沒有變。暴雨夜,電閃雷鳴,辦電鍍廠的方宏坤,命人偷偷開閘排放污水。為阻止甌江被污染,岳父肖春旺冒死關閘,卻失足被滔滔江水吞噬。方宏坤鋃鐺入獄,得知真相的妻子肖美云毅然與丈夫離婚,不明真相的女兒方恬與“薄情寡義”的母親決裂,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分崩離析……故事就這樣以令人猝不及防的激烈矛盾沖突中開場,方宏坤、肖美云一家如何化解恩仇、冰釋前嫌,成為貫穿全劇的核心線索。
破鏡重圓是文藝作品最重要也是最擅長的題材之一,但作為一出現代視野下的新劇,其著眼點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此。本劇中,在小家庭“破碎—團圓”這一對矛盾之上,是青蓮村“貧窮—致富”這對矛盾如何破解的難題,從更高層次來說,是一個區域甚至整個國家“污染治理—經濟發展”道路上的兩難抉擇。短短兩個多小時的《綠水青山》,以小切口進入,大視野展開,將三者有機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了比傳統曲目更高的立意和格局,具有了別樣的韻味。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毒G水青山》的“魂”聚焦在女主角肖美云身上。與丈夫反目,被女兒誤解,雙手空空回到家鄉的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年邁婆婆的任務。電鍍廠關閉造成員工失業,她千方百計籌資發放失業金。村民就業無門,紛紛離鄉打工,她帶領鄉親開民宿、做電商,走上一條鄉村振興之路。當方恬知道外公身故的真相,陷入矛盾糾葛中無法自持,她又用寬廣的胸懷和錚錚良言勸說女兒,讓她諒解父親,使一家人重新走向團圓。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王濱梅出演的肖美云,扮相端莊秀麗,唱腔甜美又飽含深情,出色地演繹了一個自尊、獨立、大氣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導演楊小青說,她對肖美云角色的定位,重點不在漂亮和嫵媚,而是突出她的“風骨”。正是“風骨”二字,令舞臺上的肖美云顯得熠熠生輝。
板鼓的激越,月琴的清音,飄飄的衣袂,柔軟的身段。越劇之美,在于音之婉轉清麗、形之典雅唯美、神之雋永悠長,如春日江南水波,漣漪蕩漾,跌宕生輝?!毒G水青山》銜接傳統而別出新意,既有越劇自身的清雅溫婉,又融入諸多現代元素。串場間的二胡演奏,活力四射的板凳舞,鮮亮靈動的魚燈,為古典戲曲注入了青春氣息。甌江兩岸的秀美風光,化身舞臺鮮亮的背景。麗水山泉、縉云燒餅、土爽面、云和雪梨、景寧惠明茶——巧妙融入的麗水元素,不僅勾勒出獨具魅力的地域風情,更以獨特的鄉愁符號,推動著劇情向縱深發展。最典型的,當屬方宏坤返鄉投資,欲與肖美云重歸于好的那一段對唱:
方宏坤:燒餅爽面形各異,都是麥粉做成的。
肖美云:都是麥粉做成的,餅兒面兒已分離。
方宏坤:餅兒面兒暫分離,還能揉合在一起。
肖美云:縱然揉合在一起,百孔千瘡怎消彌?
寥寥幾句對唱,從燒餅和土面切入,寓禮于物,借物言情,既巧妙傳遞了人物內心情感,又將越劇唱詞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借綠水青山之形,贊生態文明之實,前有優秀電視劇作《春風又綠江南岸》。電視劇勝在劇情綿長、情感層層遞進、傳播載體廣泛自由。在相對狹小空間演繹的越劇,更有莊重的儀式感,短小精悍,卻更具情感爆發力和藝術感染力。
可以想見,從甌江之畔發出的這一曲裊裊越音,應和著新時代的節拍,必將在更廣泛的大地上傳播開來,收獲激越的回響!
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