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共麗水市委宣傳部和浙江小百花越劇院聯合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劇院表演的越劇現代戲《綠水青山》在麗水大劇院隆重首演。
《綠水青山》緊密結合時代發展主題,把麗水用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印跡與戲曲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以越劇的表現形式和戲曲的語匯敘述“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從一個家庭的命運切入,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現實?!毒G水青山》不僅劇情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而且舞美如水墨丹青,音樂似林籟泉韻,劇場效果反應強烈,觀眾好評如潮,演出取得圓滿成功。觀看《綠水青山》既是一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再學習再教育,也是一次藝術盛宴的鑒賞體驗?!毒G水青山》(以下簡稱《綠》?。﹦”緞撟鞯某晒蛣龀尸F的完美,使得該劇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戲曲藝術精品劇目。該劇精彩紛呈,美不勝收,可圈可點之處不勝枚舉,本文僅就導演、一號主演的二度創作藝術魅力作一粗淺的評議。
導演楊小青匠心獨妙,出神入化,刻意追求導演手法的時尚詩性和藝術呈現的綜合性。
楊小青是榮獲過六次文化部“文華獎”的國家一級導演,雖然已經年過八旬,但她創作激情不減,藝術風采依舊,一直活躍在戲曲導演創作第一線?!毒G》劇的導演手法新穎、時尚、詩性,不僅掙脫了傳統戲曲的陳式化束縛,完全以生活化的手法加以呈現,而且通過藝術種類嫁接的手法,巧妙地將戲曲表演與旋轉舞臺、電影蒙太奇、器樂演奏、舞蹈表演融為一體,增強了《綠》劇的藝術張力和視覺沖擊力。
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楊小青導演在《綠》劇中“五段二胡”和“三段舞蹈”的嫁接妙用,充分體現了楊小青導演手法新穎、時尚、詩性的風格??v觀全局,“五段二胡”有二胡獨奏、二胡四人組合、二胡八人組合。分析導演意圖,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二:一是銜接場景轉換。二是烘托劇情氣氛。如第一次出現的二胡獨奏,既是承前啟后場景轉換的標志,又是青蓮村年輕夫婦惜別時依依不舍氣氛的烘托。隨著劇情發展,無論是二胡四人組合的反復出現,還是二胡八人組合的重磅登場,都恰到好處地配合了劇情的場景轉換和氣氛烘托,而且每一個二胡組合之間都具有呼應感和布局感,其表演節奏的快與慢,情感色彩的濃與淡,布局位置的空與滿,都是導演獨妙匠心的竭力而為,因而呈現出了如同書法藝術一般的章法美和形式美。中國傳統戲曲是抽象化的寫意藝術,但在現代戲中又運用相對具象化的寫實手法進行演繹,導演將“五段二胡”組合進行巧妙的嫁接運用,并努力使其達到極致,使得現代戲具象化的寫實中又有了抽象、詩化的寫意美,充分體現了楊小青導演戲劇舞臺導演意象的詩性品格。
再如“三段舞蹈”,分別為“小板凳舞”“自行車舞”“紅包舞”,導演把舞蹈表演藝術嫁接到了越劇藝術之中,其功能作用也有二:一是渲染特殊氣氛。二是營造戲劇高潮。其中“小板凳舞”“自行車舞”的作用屬于功能一,“紅包舞”則屬于功能二?!叭挝璧浮钡倪\用,一改越劇的傳統表演節奏,賦予了《綠》劇更加強烈的時尚氣息和節奏韻律。
無論是“五段二胡”還是“三段舞蹈”,都是楊小青導演手法出神入化的具體體現,通過不同藝術種類的精心嫁接,既遵循劇本創作的獨立性,又跳出劇本的限定性,大膽追求戲曲呈現的藝術綜合性,以增強《綠》劇的時尚性和可看性,從而使《綠》劇更具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更是導演在傳統越劇傳承實踐中對繼承和創新的高度融合。
主演王濱梅造詣精湛,技藝高超,竭力追求角色塑造的豐滿性和人物形象的鮮活性。
《綠》劇的主演、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濱梅飾演的肖美云,是《綠》劇的核心。王濱梅在舞臺呈現中,既遵循戲曲表演的規律,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既按照劇本設定的戲劇場景、故事情節、臺詞道白、人物情感進行表演,保證了劇本的特定性和限制性,又融入了自己對劇情和角色的獨特理解和情感體驗,傾心于表演上的二度創作,竭力追求人物角色的豐滿性和鮮活性,成功塑造了一個真實、豐滿、鮮活的肖美云形象。
王濱梅具有深厚扎實的舞臺表演功底,她委婉動人,扮相端莊靚麗,嗓音甜美亮麗,擅長演傅派、金派、呂派及越歌、流行歌曲,表演細膩入微,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毒G》劇中最體現她演唱技巧的是最后一個場景中那段長達38句唱詞的中心唱段,她的演唱時而深沉雋永,時而柔和纏綿,時而像高山流水,時而似春雨瀟瀟,情深意濃,委婉動聽,久久激蕩人心。她在《綠》劇演繹中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折射出了她的藝術涵養之精深,無論是唱腔的演繹,還是臺詞的處理,無論是表演動作的設計,還是人物情感的呈現,都充分體現了她“細膩入微”的表演風格。
王濱梅“細膩入微”的表演風格貫穿于《綠》劇始終,最典型的是肖美云回村受到鄉親譏諷后手中的礦泉水瓶滑落在地的動作設計,將肖美云的心神恍惚刻畫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方宏坤返回老宅一場戲中,其“細膩入微”的風格則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王濱梅將肖美云從“熱情相迎”,到“疑云驟起”,再到“心生怨恨”,最后到“贊同認可”這個認知和心理變化過程的舞臺呈現,作了細膩的動作設計和處理,通過“一笑”(迎賓禮儀式的微笑)、“一端”(端出燒餅爽面并加以旁敲側擊)、“一抱肘”(認出方宏坤后將雙手抱臂交叉于胸前以示藐視)、“一回頭”(聽到方吃面條發出熟悉的哧溜聲猛然回頭)、“一甩”(將餐巾紙甩給方)、“一坐”(背朝方坐在椅子上)、“一奪”(奪走方手上的盤子和筷子)、“一推”(推開方)、“一趕”(驅趕方)、“一扔”(扔掉方的禮帽)、“一拍”(因方回鄉投資竟然忘了怨恨像老朋友似地拍了拍方的肩膀)、“一聚”(情不自禁地與方聚首看遠景規劃),這一連串細膩入微的特定動作的設計演繹,將肖美云這個角色特定的心理變化和人物性格表現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給人以劇中人物的真實感、豐滿感和鮮活感,讓觀眾沉浸于細膩而又強烈的藝術感染之中。
如果說導演的創作決定了戲曲舞臺呈現的風格和樣式,是二度創作的靈魂,那么,主演的表演二度創作則是一出戲成敗的關鍵。演員是舞臺的主體,而主演則是主體中的主干,正是因為王濱梅在《綠》劇中“走心”的表演,將細膩入微的唱腔、身段、動作、表情、念白等表演技巧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角色身上加以“走心”的呈現,才使肖美云的藝術形象達到了“聲情并茂蓮出水,形神兼備鶴入云”的藝術境界,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夢想、有擔當、有愛有恨、有血有肉的基層共產黨員干部形象。
分享至 |